探 寶 閩 商
陳田爽
閩商,作為綻放在世界華商園里的一朵奇葩,以其勇闖天下、愛拼會贏、勤儉敬業、樂善好施……的風采和魅力,歷來為世人所矚目。對他們在創業實踐中所演繹出來的一幕幕感人故事、一個個人間奇跡的探尋、了解和研究,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探寶閩商的真正意義,不只是從經濟層面上去領略他們的成功和所擁有的巨大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從文化層面上去感悟他們的艱辛和隱藏著的巨大精神財富,是要在他們身上獲得精神上的啟示和力量上的激勵。
閩商素有勇闖天下的性格
在世界歷史上,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移民潮中,哪一次都少不了福建人的身影。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創業,忍痛割舍親情,割舍雖然窮苦卻是溫暖的家,走出村莊,走出大山,走出田野,或結伴同行,或只身飄泊。哪怕是空手無歸,甚至客死他鄉,也要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美國官員曾經錯誤地認為長樂人的大量移民,一定是當地貧窮落后所致。后來他們秘密來人考察了福建長樂時驚訝地發現:這里不僅不貧窮落后,而且還是全省仍至全國比較富裕的沿海地區。美國官員被折服了:原來福建人走出去并不是活不下去被迫去向美國討求生存的,而是為了尋找更大空間謀求發展才闖天下的。改革開放后,福建人這種勇闖天下的精神,又迅速地從沿海蔓延到封閉的山區。歷次移民浪潮的積淀,使福建自然而然成了全國著名的僑鄉,成了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而這些走出故鄉的商海弄潮兒以及他們的后裔們,在全國各地,在東南亞各國、在北美洲、南美洲、澳洲、歐洲、非洲形成了一批批各具特色的赫赫商幫,涌現出了多少躋身世界級行列的商賈巨子。菲律賓的六大華商巨頭,幾乎為閩商所囊括。閩商的這種巨大成功,從他們獲得的第一桶金開始,就已經浸透著他們那種不戀小屋安穩夢,甘向大風大浪展翅搏擊討苦吃的闖蕩精神。
閩商素有愛拼會贏的品質
縱觀閩商的創業史,他們總是不服輸。當他們看到別人發達時并不是犯忌妒,而是不甘落后地去迎接挑戰、參與競爭、邁向勝利。有多少成功的閩商恰恰是從這里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從打工開始,為了盡快獲得第一桶金,他們常常是專門沖著常人難以承受的事兒,如扛尸的晦氣活、掏臭水溝的臟活、碼頭搬運的累活、清除戰地未爆炸彈的危險活等等。閩商成功的背后都有一部催人淚下的辛酸史,都有著起三更睡半夜、肩扛背馱、風餐露宿、擺地攤、睡地板到當老板的經歷。創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折的打擊,失敗的考驗,都讓閩商更加成熟起來,也讓他們的事業更加腳踏實地起來。香港一位知名閩籍儒商在事業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嚴重沖擊瀕臨破產時,他不屈不撓,在臨近花甲之年卷起褲管,毅然揮師蘇北,頂著烈日,冒著風雪,以一年穿破五六雙膠鞋的拼搏精神,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野沼澤地上,進行工程浩大的地貌和土壤改造,種植了近兩萬畝速生林,并在林間挖塘養魚、養鹿、養禽、種草藥,并規劃建造自然生態旅游渡假村,大搞科學的立體農林基地建設,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江蘇的朋友們感慨地說:這么艱巨的事業我們沒有辦到,卻讓一介書生的閩商做成了。作為福建人,能不為此而驕傲嗎!成熟的閩商對自己的成就,從來很低調。我經常遇到這樣的鄉親,在他們事業有成時,對待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出手干脆,慷慨解囊。但當要他們提供一個自己業績情況的介紹,或者登門采訪,卻總是再三推托。所有的這一切,都清楚地告訴我們,在閩商的辭海里,是找不到怯弱和認輸的字眼的。
閩商素有勤儉敬業的傳統。人們只要稍微留意,便不難發現,閩商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他們從勤勞起家、勤奮創業、到勤儉持業的進程中,總是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智慧。他們善抓機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商機,就要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位號稱“帽子大王”的旅港閩商,當他見到當年美國民眾面對“9.11”事件的憤怒情緒和愛國情結,便悟到其中可能帶來的商機,加班趕制繡有星條國旗的各類帽子和配套運動服,一上市就被美國民眾搶購一空,因此這位旅港閩商還真的重重地大掙了一筆;他們善創偉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直至成就一行、火紅一行,在茫茫的商海里,涌現出了多少稱雄世界的各行各業之王。特別在東南亞的閩商中,有木材大王、造紙大王、糖業大王,鋼鐵大王等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土生土長的閩商依靠自身的聰明才智和優勢,創出了諸如七匹狼、安爾樂、金得利、安踏、富貴鳥、柒牌等等弛名品牌,孕育出了諸如建筑之鄉、隧道之鄉、鋼材之鄉、水暖之鄉、茶葉之鄉、水果之鄉,糧行米市、石材王國等等著名商幫。勤儉,是閩商代代相傳的一種美德。成熟的閩商是切忌鋪張浪費、切忌奢侈的。我幾次去東南亞一些國家,那里的閩商請客吃飯,餐桌上哪怕只剩下半個饅頭也要打包回家。他們的一日三餐,有時簡單得讓人不敢相信。有位當年受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接見的僑商,可以為家鄉捐巨資辦學校建體育館,而自己的生活卻儉樸得到了晚年時竟被診斷出營養不良癥。
閩商素有樂善好施的胸懷
他們創造財富,卻不為金錢所累,而是將財富作為回報社會,捐辦公益和慈善事業的資本。他們有傾資支援祖國民族解放事業和舉全力創辦學村的“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有由一批成功的青年閩商自發組成,迄今已為家鄉和全國各地捐建數百所“希望小學”,資助數以萬計貧困學生的“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有積極帶頭、并帶動周邊同仁籌集巨款搶救、保護家鄉的各類文物,為弘揚傳統文化作出貢獻的眾多熱心閩商。多年前,僅泉州、晉江兩級市成立慈善總會,不到幾個月就各自很快地籌集到了超億元的慈善款;在家鄉乃至祖國各地每當遇到各種自然災害,以及東南亞的海嘯災難,海內外的廣大閩商都會毫不猶豫地作出迅速響應,及時地把大量的救助款物送往災區;等等。據有關方面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僅海外閩商對福建家鄉的捐贈近300億人民幣。
以上所述,僅僅是閩商風采的幾個側影。當今閩商是歷代閩商的延續和發展,他們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支勁旅,也是社會文化建設的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