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濑亚美莉作品番号,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视频,黑丝美女被人操,日日网站


2023-11-08 21:45 來源:福建炎黃縱橫 作者:王曉岳



榮華山的榮華

 

王曉岳

 

 

仙陽鎮是閩浙交界的一座古鎮,坐落在浦城縣的大山深處。

仙陽鎮有兩座景色絕美的青山,一曰仙霞山,一曰榮華山。仙霞山是閩浙兩省的界山,因徐霞客的游記而聞名于世;仙陽鎮東南1公里處的榮華山早在宋代就被道家視為風水寶地,建造了盤旋而上的石階古道和巍峨壯觀的仙游寺,或許因為與徐霞客失之交臂,致使千余年來游蹤寥寥。當初,古人將此山冠名榮華,希冀這脈青山興盛顯達,誰料這一美好的愿望空浮千年,直到2007年才見到“榮華”的曙光。

農耕時代,浦城作為“八閩糧倉”,曾有過輝煌,然而,進入改革開放時代之后,地處海西腹地的浦城逐漸成為“后發展地區”。這種落后有其客觀原因,諸如資金匱乏、交通滯后等,但與沿海地區相比,真正的差距在哪里?在于第二產業短板,特別是缺乏制造業。于是,南平市委、市政府決定,2007年7月,在浦城榮華山創立“榮華山產業組團”,作為南平市承接“長三角”制造業產業梯度轉移的前沿平臺,以及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規劃總面積6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規劃20平方公里,重點建設輕紡工業園。

產業組團為何選址榮華山?這其中透著“向山要地”的智慧。在榮華山下百多平方公里范圍內,80%為低丘緩坡地,地形條件便于土地平整,能以高速度低成本形成規模效應。實踐證明,這種土地優勢已成為吸引“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最大亮點。就拿溫州來說,土地是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然而,僅一山之隔的浦城不僅已經備下了20平方公里的廠房用地,每畝購地款僅2萬元,而且對于年納稅額達到500萬—2000萬元的企業,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30%—50%還要以獎勵形式返還企業,這種優惠政策更是在溫州無法享有的。加上榮華山輕紡工業園區是福建的“北大門”,是福建距離“長三角”最近的一處產業平臺,如今,已建成通車浦南、龍浦兩條高速公路,還有規劃建設中的浦建龍梅和衢寧高鐵,由浦城到武夷山和衢州機場都只有約1小時車程,到寧德三都澳港口僅180公里路程,形成了較大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這些優勢便構成了榮華山招商引資的產業洼地。

有洼地才能集聚,有集聚方能壯大。榮華山這塊洼地如今已是浦城縣“敞開北大門,對接長三角”的一棵金梧桐。

 

榮華山一期工程之所以選擇建設輕紡工業園,輕紡工業園之所以圍繞延伸合成革上下游產業鏈有針對性地招商引資,是對我國合成革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及合成革產品市場和前景充分調研之后作出的抉擇。

我國生產合成革已有60多年的歷史,近10年進入快速發展期,年產量保持20%的增速,年出口創匯近100億美元。目前,我國合成革產能約占全世界的80%,其中位列前兩名的浙江、福建分別占有全國總產量的44%、16%。浙江產能已經飽和,福建仍有發展空間,浙江合成革產業5年前已開始向福建轉移,至于轉移何地,就看哪塊“洼地”軟硬件更具優勢。

榮華山輕紡工業園雖然具有一流的服務環境、老區的優惠政策、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成本低廉的優勢,但還是主動出擊,三顧茅廬,用真誠打動一個又一個的企業家。

南平“合成革產業協會”會長鄭建華把自己的合成革廠由溫州搬到榮華山來就是一個實證。鄭建華在溫州、麗水、福鼎都有自己的產業,是榮華山產業組團領導“三顧茅廬”打動了他,才有了2009年初他對榮華山的考察。鄭建華說,那時榮華山輕紡工業園還在圖上,實地除了莽莽蒼蒼的樹林和高低起伏的山丘,幾乎沒有別的東西,我若舉廠搬遷,就是一位拓荒者,將面臨許許多多的難題。但是,榮華山的幾大優勢吸引了我,榮華山組團領導關于“發揮溫州合成革產業的輻射效應,開拓‘吉大利’(鄭建華企業名稱)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席肺腑之言撥動了我的心弦。于是,我創造了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白天與工人一起建廠,晚上就睡在工地。2010年是企業建廠的關鍵年,偏偏又遇上了“閩北”特大洪災,上半年有效工作日才36天。在這些不利條件下,浦城供電部門為我們臨時安裝了三臺變壓器,解決了施工用電問題;后又接進兩條11萬伏雙回路高壓電力專線,為企業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產業組團還專為輕紡工業園興建了日供水1萬噸的水廠,水、電、路的問題快速得到解決,為企業投產創造了條件。

在鄭建華的帶動下,輕紡工業園的招商成果顯著,目前,在輕紡工業園落戶的46家企業大部分來自溫州,已完成20多億元的投資,其中16家投產,2011年產值達9億多元,2012年有望突破30億元。

前來投資的除浙商以外,還有石家莊的6家企業。此事說來偶然,2011年4月,石家莊“合圓化纖公司”到福建等地尋覓投資“洼地”。他們驅車經過浦城,無意間看到了榮華山組團的招商廣告,經接觸,有了初步印象,也獲得了錦綸屬榮華山合成革補缺項目的信息。但回去后卻杳無聲息。榮華山組團領導深知合圓化纖公司的錦綸生產項目是無污染、附加值高、稅收多的“三好”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生產高檔服裝、箱包牛津布、針織服裝、軍工跳傘布、防彈衣等眾多領域,市場十分看好。2011年10月,榮華山團組領導兩次前往石家莊洽談,并三次邀請該公司田海董事長到榮華山考察。

錦綸生產對溫度、濕度要求嚴格:生產車間必須保持20—22℃的恒溫,而浦城地處亞熱帶季風帶,加上山高氣爽,年平均氣溫恰在20—22℃之間,非常適應錦綸生產要求。加上錦綸市場主要分布于江浙閩粵一帶,浦城正處這三省交界的交通樞紐處,天時地利是吸引田海的關鍵因素。

2012年5月13日,石家莊合圓化纖有限公司錦綸生產項目在榮華山輕紡工業園落地。榮華山組團高效熱情的服務和革命老區的優惠政策再次打動了田海,為幫助榮華山輕紡工業園打造錦綸生產基地,他幫助引來了“改性再生纖維生產項目”等6家關聯企業,把田海的錦綸就地消化,生產中下游衍生產品。目前,錦綸生產所需進口設備已經安裝完畢,項目總投資5億元,占地300畝,投產后可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

 

從榮華山組團創立那天起,南平市和浦城縣領導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把綠色發展作為榮華山工業的生命線。2011年4月,福建省環保廳將榮華山輕紡工業園區列為福建省人造革、合成革產業綠色發展試點園區,省市縣有關領導誓言:榮華山的發展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作代價。

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廢渣是合成革生產面臨的三大難題,榮華山組團便把解決這些難題作為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南平市和浦城縣決定榮華山輕紡工業園所有企業必須在2012年底拆除所有煙囪,改燒煤為燒天然氣。廢渣等固體有害物,統一由環保產業服務公司進行無公害處理。

三大難題中,最難解決的要算污水排放了。采取的第一個措施,是管住污水排放的源頭,污水實行兩級處理,企業是第一級,必須自建污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污水達到二級標準再納管集中排放到輕紡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

榮華山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先進的生物處理工藝。所謂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細菌降解合成革廢水中的兩大污染物——90%的有機物和10%的有機氮。

降解合成革廢水中的有機物,一般需要經過厭氧和水解,將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單體小分子物質即可;然而降解合成革廢水中的有機氮比處理城市污水要困難得多,因為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機氮來自人類的排泄物和淘米水等水解所形成的氮素,它們對于微生物來說是一種美食;而合成革廢水中所含有機氮是一種惰性體氮素,是一種生物毒素,微生物不吃這種東西。2011年之前,我國所有合成革廢水處理場均按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執行,其實只降解了合成革廢水中90%的污染物——有機物,10%的有機氮并沒有得到降解。2011年10月,浙江麗水市環保局發明了合成革廢水脫氮工藝,成功地解決了降解合成革廢水中有機氮的難題。

得知這一喜訊后,榮華山組團領導又“三顧茅廬”,說破了嘴皮,又下了大的成本,才把合成革廢水脫氮工藝的發明者——朱逸秋請來浦城,出任榮華山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請這樣的專家挑起廢水處理的重任,這充分說明南平市、浦城縣領導把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擺在了突出位置。

如今,榮華山輕紡工業園經過處理的廢水無色無味無污染,排放前靜靜地待在終沉池中,池中養著數百條紅鯉魚,怡然地游來游去,頗令人賞心悅目。

 

浦城把在外地的優秀企業家視為浦城崛起的稀缺資源,嘔心瀝血地吸引他們回鄉創業,并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1973年11月30日,鄧雙興出生在浦城縣水北鎮彭尾村下屬的自然村——金芳庵村。金芳庵距浦城城關50多公里,是山區里的山區。由彭尾村去金芳庵自然村要走一個半小時的田埂路,然后再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金芳庵村直到現在還不通公路。鄧雙興在這樣窮鄉僻壤讀了9年小學,后來又讀了3年初中,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度過了童年。

鄧雙興雖然沒有學到多少文化知識,卻積累了許多做人的優秀品質。鄧雙興剛剛懂事的時候,父親的哮喘病已經很重,喘氣像拉風箱似的,嗚嗚地叫,每一聲都撞擊著他幼小的心靈,他強烈地感到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以減輕父親的疾苦。他8歲時就上山砍柴,讀初一時的300元學費正是他砍柴賺來的,讀初二時的學費是跟著姐姐上山撿榛子換來的。讀完初二,他自動輟學了,天天挑糞上山種水果,好讓父親靜心養病。老師一趟一趟地來家里勸說:“這孩子誠實友善,同學們都說他是最好的班長,半道退學怕要誤了前程。”父母覺得老師說得有理,執意讓他回到課堂。

1992年初中畢業時,鄧雙興已是19歲的小伙子了,他認為再不幫父母就是恥辱。姨父在縣教育局服務部當經理,他就跟著姨父當送貨員,每天踩著三輪送貨。1993年,姨父讓他到浙江義烏采購學校用的作業本。第一次走出大山的他感到頭頂像有七八個太陽,讓他眼前一亮,義烏小商品市場豐富得讓他震驚,大得讓他目眩,心想能在這里做生意多好啊!他順便為自己采購了一批玩具槍,回到浦城擺攤出售,不一會便被搶購一空。這讓他體驗到了做生意的快意。之后他又在義烏采購了各式各樣的鞋子,每天3點鐘起床,奔赴各個鄉鎮的集市,生意紅火,為父親攢下了不少的醫療費。

 

1994年春節,鄧雙興四姨的大女兒結婚,他去喝喜酒。四姨的小女兒在溫州打工,把溫州如何好說得天花亂墜。春節過后,他便跟這位小表妹去了溫州,在臺灣商人開辦的“宇航光學公司”當一名做眼鏡的工人。該廠生活條件極差,100多平方米的職工宿舍隔成上下兩層,硬是住進200多人。鄧雙興干了3個月還不認識左右鄰鋪的工友,因為,每天從早晨8點一直干到次日凌晨2點,累極了,沒有聊天的機會。很多人吃不了這般苦離開了,鄧雙興珍惜難得的就業機會,留了下來。

干了一年多,臺灣老板見他格外能吃苦,活又干得漂亮,就讓他當了車間主任,1998年又升任他為“生管”(管生產的副經理)。從進宇航公司到任職“生管”的4年中,他只回過一次家過春節,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一心撲在工作上,因此深得老板的賞識。在宇航公司他不僅當過所有車間的主任,精通眼鏡制造的所有工藝,而且學會了與不同人打交道的本領。

1999年3月,臺灣老板因故關閉了宇航公司,他被另一家族企業聘去做了近5個月的廠長。1999年7月,他開始籌辦自己的眼鏡企業。企業的名稱叫閩城眼鏡廠,因為他牢記自己的根在福建,自己的家在浦城。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鄧雙興辦廠遇到的頭等難事是缺乏資金。找親戚借,這個5000元,那個1萬元,總共湊不到10萬元,對眼鏡工廠來講,這點錢是杯水車薪。溫州人在本地創辦企業,進原料是先發貨,過3個月才付款。外地人在溫州創辦企業,則要先付款后提貨,這讓鄧雙興更加難了。

“緣分”幫了他的大忙。鄧雙興認為,人生際遇是“緣”,無“緣”,天南地北的人怎能聚在一起?緣是巧合,是天賜機緣;“分”是你對人際關系的投入,包括感情的投入和物質的投入。所以,他非常注重結交朋友,他不僅看重以心換心,而且十分樂意助人。在溫州打工5年,第一年賺的錢大部分寄回了家里,之后賺的錢大多用在了朋友身上,他時常急人所難。在溫州他結交了6位兄弟,這些人是他肝膽相照的朋友,所以,在他創業之時,一一伸出了援手。

由于這些兄弟的幫助,1999年7月至12月,閩城眼鏡廠創辦頭6個月,經營額就達到了400多萬元,利潤100多萬元。2000年3月,鄧雙興又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企業的急劇擴張,造成了資金吃緊,資金短缺又造成了原材料跟不上。鄧雙興找到銀行申請貸款。信用社主任說,你既沒有資產,又沒有擔保是無法貸款的,我給你出個主意,請房東為你擔保。

鄧雙興工廠的房東叫陳紹光,浙江光明塑機公司董事長。鄧雙興把請求擔保的事給陳紹光一說,陳紹光搖搖頭連說不行。陳紹光說,去年給一位同學擔保20萬元,銀行利息也由我支付,可謂幫人幫到底了。結果他還不上貸款,躲起來了。你是外地人,萬一你跑了我怎么辦?,我這個企業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辦傻事,哪還有臉面見人?

鄧雙興萬萬沒有想到,次日8點,陳紹光就來了電話:“過來吧,我帶你去信用社,簽30萬元的擔保,6個月。”

由于鄧雙興如期還掉了貸款,陳紹光又連續為他擔保兩次。三次貸款90萬元,這筆錢真是雪中送炭,讓鄧雙興安然度過了第二個難關,在溫州站穩了腳跟。

后來,陳紹光問鄧雙興,知道我為你擔保的原因嗎?陳紹光自問自答地說,是我從朋友那里了解到了你鄧雙興人品好,一句承諾能信守一生,又能為朋友兩肋插刀。

 

鄧雙興的眼鏡廠主要生產太陽鏡。太陽鏡利潤豐厚,海外訂單也越來越多,2002年,閩城眼鏡廠的營業額已突破2000萬元。但是,溫州眼鏡行業一直是分散經營的,做原材料的、做鏡片的、做鏡架的、做電鍍的、做包裹物的各自為戰,環節多、成本高,不僅規模化困難,而且研發成果的投產周期偏長。鄧雙興很想實現規模化生產,但要實現這一夢想,就必須打造一個產業鏈上下游齊全的產業基地,這需要上萬平方米的土地。在溫州,這種夢想就是空想。

2002年底,福建溫州商會成立時,鄧雙興任會長。他向到會祝賀的南平市副市長陳少妹講了自己的苦衷,陳少妹說,浦城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地方,歡迎你回鄉發展。2003年草長鶯飛時節,浦城縣經貿局局長王建斌專程赴溫州向鄧雙興介紹浦城土地、水電、勞動力資源等情況,鄧雙興雖有動心,但也有擔心。兩個月后,王建斌再赴溫州,代表南平和浦城兩級政府向鄧雙興交底:“不給零地價,但給零干擾。”這句鄭重的承諾讓鄧雙興定下了回歸的決心。2003年9月,鄧雙興回浦城創辦“福建閩城光學眼鏡有限公司”(簡稱閩城公司),以回歸為契機,打造上下游齊全的老花鏡產業鏈。

在溫州以至全國,專做老花鏡的企業較少,因為老花鏡款式單一,其利潤在眼鏡行業中也是最低的。但鄧雙興認為,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花鏡市場潛力巨大。別人不愿做的事情我來做,這才有機會做大做強。

鄧雙興是個講效率的人,在注冊公司之后的百余天時間里就建成了年產1860萬副老花鏡的生產線。產品很快生產出來了,每款老花鏡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裝飾品和工藝品,首先從造型款式上突破了傳統老舊模式;從質量上來說,鏡片的純度、亮度和精準度均達到了歐美高級老花鏡的水準,但價位卻是低檔產品的水準。歐美同質老花鏡每副約100美元,而閩城公司的老花鏡批發價只有1美元。這不僅給國外的銷售商留下了可觀的利潤空間,而且讓國外民眾用低廉的價格卻能享受到高檔商品。因此,閩城公司在歐洲、美國、日本展銷中國人生產的老花鏡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家客戶是一位美國商人,第一筆訂單就是10萬副老花鏡。歐洲商人把閩城老花鏡擺在超市中銷售,一幅賣30美元左右,成為最暢銷商品。閩城公司在一兩年內就建起穩定的客戶群,而且找上門來的新客戶絡繹不絕。閩城公司老花鏡產品80%以上銷往國外,銷售額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使得閩城公司每年必須增加新的生產線。生產廠房一擴再擴,至今占地面積已達10多萬平方米。

創新是產品競爭力的核心。閩城公司便不斷加大科研力度,目前已有13項專利產品,并且已能制造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進口一條生產線價格約800萬-1000萬元,而閩城自產的先進生產線只需500萬元左右,成本大幅度降低,這也使閩城公司更具競爭力。

人說十年磨一劍,鄧雙興的閩城公司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歷經10年磨煉,年產值已達3.5億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老花鏡生產基地,全國老花鏡專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由于鄧雙興榜樣的感召,溫州的同行也紛紛前來榮華山投資興業。幾年來,溫州老板的10多個投資項目落戶榮華山輕紡工業園區,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鄧雙興說,我國經濟結構在轉型升級,他的閩城公司也要轉型升級,首先是把外向型為主逐步改造為內向型為主的超大型企業,計劃2016年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其中5億元左右是中國老人的消費。其次是到2016年建成一城(國內最大的眼鏡制造城)、兩基地(老花鏡生產基地和人才培訓基地)、三中心(老花鏡科研中心、老花鏡標準檢測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讓閩城老花鏡成為響當當的中國品牌和最具競爭力的世界品牌。

鄧雙興由大山深處的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優秀企業家,可謂成功。但他認為,閩城公司既不是中國500強,更非世界500強,算不上成功。他在向中國500強邁進,現在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長更艱難,僅靠自己把老花鏡產業當做一生的事業是不夠的,還必須凝聚千萬人的力量和才智,才能奔向人生的遠大目標,到達人生的更高境界。

本文原載于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作協“走進八閩”文化采風系列之《走進浦城》;圖片來源于“南平環保”,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